<th id="o89bx"></th>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1-10-17 11:14:10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精選12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精選12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

      體液調節(激素調節)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并非激素調節:在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也屬于體液調節。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的實例

     。1)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3)反饋調節: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稱為反饋調節。

      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境中體溫調節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

     。1)調節中樞:下丘腦。

     。2)調節途徑

     、倏矢械漠a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谒值闹匚眨合虑鹉X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的特點

     、傥⒘亢透咝;②通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圩饔糜诎衅鞴、靶細胞

      注:

     。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體液調節: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其主要內容)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2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大多數真核細胞通常有一個細胞核,但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的細胞有多個細胞核。

      2.細胞核結構(32頁圖2-15)

     、俸四ぃ弘p層膜,膜上有多種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物質交換的通道

     、诤巳剩杭毎薪z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間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態

     、廴旧|:什么叫染色質?其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細胞周期的什么時期?染色質與染色體是什么關系?(仔細閱讀32頁講述染色質的這部分內容)

      3.細胞核的功能:它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參見課堂筆記)

      原核細胞代表生物舉例:支原體,衣原體,細菌,藍藻,放線菌

      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于真核,也不屬于原核。

      §2.2細胞增殖

      1.真核細胞_方式有3種:有絲_無絲_減數

      _

      .明確細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從一次_成開始,到下一次_成為止。其中_期占整個周期的90~95%,_時間相對短很多。

      3.無絲_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不能保證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紅細胞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3

      減數絲

      同點1.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次1.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只次

      2.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出現聯會、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等現象2.有同源染色體,但不發生聯會

      3.一個精原細胞形成4個精子或一個卵原細胞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退化)3.一個體細胞形成2個體細胞

      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細胞相同

      相同點1.細胞程中均出現紡錘絲

      2、染色體在細胞程中都只復制一次

      3.都出現有同源染色體

      5.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

      精子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

      不同點1個精原細胞可形成4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變形作用形成4個精子由于細胞質不均等1個卵原細胞只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逐漸退化消失;無變形作用

      相同點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復制發生在減數第一次間期;在減數第一次,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束時,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著絲點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4

      免疫調節

      1、免疫系統的組成

     。1)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

      吞噬細胞等

      2)免疫細胞 T細胞淋巴細胞 B細胞

      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殺菌則為第二道防線。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表面等都是外界環境,在這些場所中所發生的免疫都屬于第一道防線,如胃酸殺菌等。

      3、特異性免疫

     。1)體液免疫(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賲⑴c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

     、诿庖哌^程

     、劢Y果:多數情況下漿細胞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賲⑴c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诮Y果:效應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調疾病

     。1)免疫過強自身免疫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過敏反應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

      功能紊亂,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免疫過弱:艾滋。ˋIDS) a.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遺傳物質是RNA;艾滋病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機理是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特別是能夠侵入人體的T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免疫功能,各種病原體則乘虛而入。所以,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惡性腫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壞免疫系統。

      易錯警示與免疫細胞有關的4點提示

     。1)T細胞和B細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細胞不僅參與非特異性免疫,還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淚腺細胞都可產生溶酶菌。

     。4)有關免疫細胞的“3個”: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都不能產生;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特異性免疫中除漿細胞外,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其余免疫細胞都有特異性識別功能。

      5、下圖是初次免疫反應和二次免疫反應過程中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病程度曲線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記憶細胞的特點:快速增殖分化、壽命長、對相應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點:反應快、反應強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其消滅。

     。3)由圖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過程中抗體的產生特點是既快又多。

      易錯警示與免疫過程有關的4點提示

     。1)只考慮到胸腺產生T細胞,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忽視了T細胞也可參與部分體液免疫,是解答相關試題容易出錯的主要原因。(2)對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來說,初次免疫只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僅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而且記憶細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3)由淋巴細胞到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并未發生改變,分化只是發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在再次免疫中,記憶細胞非常重要,然而抗體不是由記憶細胞產生的,仍是由漿細胞合成并分泌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5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

      2、什么是種群密度?

      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3、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有哪些?

     、、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算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后

      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并標志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志數

     、、樣方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

      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如:1983年,我國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主要決定作用。

      是預測種群發展趨勢的主要依據。

      5、什么是遷入率和遷出率?

     、、遷入率: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次要決定作用。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變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6、什么是年齡組成?

     、、年齡組成是指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

     、、增長型:幼年個體較多,年老個體數目較少的種群。

     、、穩定型:各年量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的種群。

     、、衰退型:幼年個體數目較少,年老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群。

     、、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

      7、什么是性別比例?

     、、性別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比例。

     、、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

      二、應會知識點

      1、種群密度調查有什么必要性?

      農林害蟲的監測和預報、漁業捕撈強度的確定、草原載畜量的確定等都依賴種群密度的數據。

      2、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注意事項

     、、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算法):適用于活動能力比較強的生物種群密度的調查。

      重捕時間的確定要注意:間隔不可過長,以免因種群內部個體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誤差。

     、、樣方法:適用于活動能力較弱的生物種群密度調查。

      樣方多少、大小的確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過密集或稀疏。

     、、具有趨光性的昆蟲,可以采用黑光燈燈光誘捕的方法。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6

      植物的激素調節

      1. 達爾文的實驗

      實驗結論:單側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影響,當傳遞到下部伸長區時,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2. 鮑森·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 拜爾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4. 溫特的實驗

      實驗結論:造成胚芽鞘彎曲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

      產生:植物體內??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 植物激素?作用: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實質:微量有機物

      [解惑] (1)溫特實驗之前的實驗結論中不能出現“生長素”,只能說“影響”。

      (2)證明“影響”是“化學物質”而非其他信號,并對該物質命名的科學家是溫特;提取該物質的是郭葛,其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實驗中都設置了對照組,體現了單一變量原則。

      6、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2)分布部位: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3)運輸

      ?極性運輸: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

      ?非極性運輸: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

      7、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

      (1)實質:即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濃度: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2)表現?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莖

      ??發育程度:幼嫩>衰老

      (3)嘗試對生長素的兩重性作用曲線進行分析

      ?曲線中OH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增強。

      ?曲線中HC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但仍為促進生長)。 ?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為g。

     、墚斏L素濃度小于i時促進植物生長,均為“低濃度”,高于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成為“高濃度”,所以C點表示促進生長的“閾值”。

     、萑糁参镉酌绯霈F向光性且測得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背光側的濃度范圍為大于m小于2m。

     、奕糁参锼椒胖,表現出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且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0小于m。

      8、頂端優勢

      (1)現象: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

      (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高,發育受到抑制。

      9、生長素類似物: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生理效應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長素的作用機理:通過促進細胞縱向伸長來促進植物生長。

      10、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見圖)

      (1)協同作用的激素

     、俅龠M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

     、谘泳徣~片衰老的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倨鞴倜撀

     、诜N子萌發易錯警示 與各種植物激素相聯系的5點提示:(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機物,激素種類不同,化學本質不同。(2)生長素有極性運輸的特點,其他植物激素沒有。(3)植物激素具有遠距離運輸的特點,激素種類不同,運輸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調節功能,不參與植物體結構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營養物質。(5)利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長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具有生長素的作用,但植物體內沒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長時間發揮作用。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7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8

      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3、反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條件的刺激。

     、俑惺芷,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⑥神經節(細胞體聚集在一起構成)。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傳導形式: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

      (2)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3)局部電流:在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存在電位差,形成了局部電流。

      (4)傳導方向:雙向傳導。

      下圖所示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易錯警示與興奮產生與傳導有關的3點提示:(1)神經纖維上興奮的產生主要是Na+內流的結果,Na+的內流需要膜載體(離子通道),同時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故屬于協助擴散;同理,神經纖維上靜息電位的產生過程中K+的外流也屬于協助擴散。(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或電信號的形式傳導。(3)離體和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差別:①離體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②在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的神經沖動只能來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體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單向傳導的。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的結構

      (2)突觸間隙內的液體為組織液(填內環境成分)。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的原因: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解惑]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是特化的細胞膜,其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與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分別相同。

      易錯警示有關神經傳遞中的知識總結

      (1)突觸和突觸小體的區別

     、俳M成不同:突觸小體是上一個神經元軸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

     、谛盘栟D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在突觸中完成的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2)有關神經遞質歸納小結

      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產生的一種化學信息物質,對有相應受體的神經細胞產生特異性反應(興奮或抑制)。

     、俟w:軸突末梢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

     、谑荏w:與軸突相鄰的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膜或細胞體膜上的蛋白質,能識別相應的神經遞質并與之發生特異性結合,從而引起突觸后膜發生膜電位變化。

     、蹅鬟f: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組織液)→突觸后膜。

     、茚尫牛浩浞绞綖榘,該過程的結構基礎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動性,遞質在該過程中穿過了0層生物膜。在突觸小體中與該過程密切相關的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含量較多。⑤作用:與相應的受體結合,使另一個神經元發生膜電位變化(興奮或抑制)。

     、奕ハ颍荷窠涍f質發生效應后,就被酶破壞而失活,或被轉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為下次興奮做好準備。

     、叻N類:常見的神經遞質有:a.乙酰膽堿;b.兒茶酚胺類: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羥色胺;d.氨基酸類: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這些都不是蛋白質。

      4、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5、大腦的高級功能:言語區: S區(不能講話)、W(不能寫字)、H(不能聽懂話)、V(不能看懂文字)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9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么是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2、什么是豐富度?

      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什么是種間關系?

      是指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棲、寄生、競爭、捕食。

      4、什么是捕食?

      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

      5、什么是競爭?

      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互相爭奪資源和空間的現象。

      6、什么是寄生?

      指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分維持生活。

      7、什么是互利共生?

      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

      9、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結構?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帶現象。

      二、應會知識點

      1、群落中物種越多,豐富度越高。

      2、越靠近熱帶地區,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豐富。凍原的豐富度很低。

      3、競爭的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占優勢,另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滅亡。

      4、寄生只對寄生者一方有利,對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兩種生物一旦分開,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現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是因為與光的利用有關。

      7、動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與食物有關。

      8、群落的水平結構與地形變化、土壤濕度、鹽堿度以及動物和人的影響有關。

      9、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10、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種內關系: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之間的關系。包括種內斗爭和種內互助。

      12、互利共棲: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彼此有利,即使分開,都能很好生活的現象。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0

      1、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2、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5、全球問題: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1

      內分泌系統知識點:

      1、甲狀腺:

      位于咽下方?煞置诩谞钕偌に。

      2、腎上腺:

      分皮質和髓質。皮質可分泌激素約50種,都屬于固醇類物質,大體可為三類:

     、偬瞧べ|激素如可的松、皮質酮、氫化可的松等。他們的作用是使蛋白質和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使肝臟將氨基酸轉化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還有抗感染和加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邴}皮質激素如醛固酮、脫氧皮質酮等。此類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抑制對鉀的重吸收,因而也促進對鈉和水的重吸收。

     、鬯栀|可分泌兩種激素即腎上腺素和甲腎上腺素,兩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動物興奮、激動,如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代謝率提高,同時抑制消化管蠕動,減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動員全身的潛力應付緊急情況。

      3、腦垂體:

      分前葉(腺性垂體)和后葉(神經性垂體),后葉與下丘腦相連。前葉可分泌生長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葉的激素有催產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壓素)(都為含9個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腦分泌后運至垂體后葉的。

      4、下丘腦:

      是機體內分泌系統的總樞紐?煞置诩に厝绱倌I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釋放因子、催乳素釋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煞置谛坌约に、雌性激素、孕酮(黃體酮)。

      6、胰島:

      a細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個氨基酸的短肽),

      b細胞可分泌胰島素(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兩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進淋巴細胞的生長與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2

      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一、細胞與穩態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系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于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系的突破口。

      3、內環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營養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诖x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芷渌镔|: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復制、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境中發生和不發生的生理過程

      (1)發生的生理過程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態。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淀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技法提煉

      內環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于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于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于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與Na+、Cl-有關。

      溶液滲透壓: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大。

      (2)酸堿度:正常人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3)溫度: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易錯警示與內環境有關的2個易錯點:(1)內環境概念的適用范圍:內環境屬于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2)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6、內環境的穩態

      (1)穩態:正常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和體液免疫調節,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3)內環境穩態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組織間隙中積聚的組織液過多將導致組織水腫,其引發原因如下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精選12篇)】相關文章:

    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2.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精選12篇

    3.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4.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2篇)

    5.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2篇

    6.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

    7.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通用12篇)

    8.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合集12篇)

    在线观看污视频